易保莫元武:好奇心驱使不规则人生
今年暑期,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全国有60位创新创业专家代表和家人一起来到北戴河休假。莫元武成了上海两位受邀专家之一,也是上海唯一的企业界代表。
8年前,莫元武投身保险软件行业,创立了“易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8年后的今天,易保已成为世界领先的保险应用软件产品提供商,从最初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公司,成长为拥有700名员工的软件企业。最近3年,易保连续获得“国家重点软件企业”称号。 www.qz26.com
实际上,作为一家中国本土的软件企业,易保是非常特别的——它是中国软件企业中少数具有国际一流水准、通过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应用软件产品、获得海外客户高度认可的公司。 www.qz26.com
无论是在莫元武的名片上,还是在公司前台,都能看到易保在亚欧市场“攻城略地”的轨迹:吉隆坡、新加坡、孟买、东京、苏黎世,易保在那里都设立了分支机构,易保的客户也已经分布在亚洲和欧洲的二十多个国家。莫元武说,名片马上要换新的了,因为在美洲市场,他们即将设立新公司,以支持当地的业务发展。
在海外,“易保”已经成为保险行业内响当当的一个名字,在与诸多海外软件企业竞争中位居领先地位。而在国内,无论是易保还是莫元武,知名度都要低得多。在网上搜索“莫元武”的新闻,只有两页。
由此,让我们走进这位一脸福相,同时充满了孩童般好奇心的人。
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在显微镜下发现,水中悬浮的花粉微粒以一种毫无规则的方式运动着,这个概念成为中学物理的一个术语:布朗运动。如今,如果布朗能观察我们这期《近距离》主人公莫元武的人生轨迹,那么他大概也会用同样的概念来形容。
莫元武说,人其实生来都是差不多的,偶然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所以在他看来,诸如“你要好好规划自己未来”的类似忠告并不太现实。莫元武说,自己是个非常没有目的性的人,自己的职业生涯就像是一种“布朗运动”,而在这一次次的跳跃背后,根本的驱动力是他的好奇心,而他最看重的也是好奇心。
大学时代,莫元武学的是物理,从国内到国外,从本科读到博士。获得博士学位后,莫元武去纽约IBM研究院做半导体材料研究。不过,毫无征兆地,在36岁那年,搞了xx年物理的他突然转向,跳槽到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为企业经营出谋划策去了。42岁那年,他又来了一次无规则的“转向”,自己创业,为保险业进入互联网时代做软件工具,并最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物理时代 www.qz26.com
充满好奇心的人,几乎都对物理充满热情。莫元武也不例外。
虽然离开物理已经多年,但在莫元武身上,仍然能感受到他对理论研究的热情。用“布朗运动”来形容自己,恐怕也是物理人的一种鲜明特色。
一谈到当年从事物理研究时,莫元武依然很兴奋。他一下子站起来,从办公桌抽屉里很快拿出一份复印件,这是他当年发表在顶级学术刊物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论文。
“这篇文章里,我发现可以通过一种方法,控制锑原子的旋转方向。也许,从这个研究出发,有希望做成世界上最小的存储单元。”50岁的莫元武拿着论文兴奋地说着,同时还给记者看一张电子显微镜下拍摄的原子照片。显而易见,这篇发表在xx年前的文章和照片是他珍爱之物,甚至在今天还放在随手可及的地方。
莫元武是广西桂林人。高中毕业后,“文革”还没有结束。他当了一年多的临时工,靠搬运货物每天能拿一块多钱工资。不过,他肯定是一个喜欢思考的装卸工,做工之余,喜欢看书。不久,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莫元武便在工余开始复习。
“那时候高考题目相对容易。”莫元武说。复习几个月后上考场,他考得不错。
那时,莫元武心中的英雄和偶像是杨振宁、李政道,而且,在那时的社会氛围中,莫元武感觉“学物理的最牛”,于是,他进到中山大学学物理,并一直待到研究生毕业。留校半年后,他出国了,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的莫元武,顺理成章地进了IBM位于纽约的T.J.Watson研究中心。
IBM研究中心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研究机构,云集了各路精英人物。那是一片森林里的一栋巨大弧形建筑,走廊里贴着IBM最出名的科学家的照片和介绍,在那里工作,莫元武感觉很震撼。 www.qz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