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的游戏规则
“你大学或研究生刚毕业,到我们单位来应聘。你感觉自己条件很优秀,可我们却选了个你认为比你差的。想知道原因么?那就我来告诉你,以下这些标准,虽然是不能公开说明的,但要起很大的作用:
1、我们要看你的成绩单。在大学学习成绩前10名以内的,要慎重考虑;前3名的一律不要,因为这些人基本都是废物,除了复习考试什么都做不来。
2、当过学生干部,尤其是学生会主席,团总支书记的不要。这些一般都是投机分子。当过班长的可以考虑,因为毕竟是个干活的实职。
3、女性不要。我们国家的传统,女人对家庭的付出要比男人多。女人工作后,就要恋爱结婚,结婚后,家庭会牵扯精力,影响工作。等她孩子上大学了可以不操心了,她也就快退休了。另外不要女性,也是从严格控制单位男女比例方面来考虑,一个单位,女人的数量一旦超过男人,不产生动乱,也是麻烦事不断。
4、有文体等方面特长的人,即使其他方面差点,也要优先考虑。因为这样的人大多较为聪明,比较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适应工作要求也快。
5、无论什么专业的硕士博士,原来本科或专科是外语专业的一律不要。因为这些人几乎都是钻我们国家强调外语成绩的空子考上的,对专业基本上狗屁不通。“
日前,网络上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一份题为“五大不宜公开的招聘潜规则”的热帖(见上),该贴一反常人心中所想,将学习成绩前三名者的排除在应聘者之外,认为这些人“除了复习考试什么都做不来”,把当过学生干部的视为“投机分子”……对帖子内容,有43.33%的回贴者表示支持,认为说得现实、有道理,“学生会、社团之流这些年在学生大众中的形象有倒塌之趋势”,50.00%的人反对,觉得是“一派胡言”、“危言耸听”,还有6.67%的人保持中立,“这个贴子更多是对高学历、好成绩的质疑,或者是对现在存在只会考试、不会学习的学生的现状的反映。”
近年来,从年龄、性别、户籍、容貌、身高、体重、疾病,甚至向血型、生肖蔓延的显在歧视越发趋向“有违精神,不违条文”的隐性求职潜规则,作为求职者很多时候必须遵守这些秩序和规则,不然就有可能会被这种“无形的法”弄得精疲力尽、心力交瘁甚至痛不欲生。
你被“潜规则”了吗?
六月初,王免毕业了,正赶上市里第一次组织市直属单位大学生就业考试。真是天上掉馅饼,王免没有想到自己的运气竟然这么好能赶上这次考试,要知道,以前这个考试只有在单位内部进行,外部人员不能参加,尽管初出茅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王免报了名。经历了两轮笔试,成绩揭晓了,王免考上了所报的局的唯一一个名额,而且比第二名高出近二十分,他欣喜若狂,大喜过望,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而,高兴的日子没过多长,王免开始了他痛苦的求职历程。
十月份的考核程序中他被负责人叫了出来,尽管有些奇怪王免还是乖乖的跟了出来,接下来的事情让他始料未及。负责人告诉他,排在第二的某人有非常深的背景,这次只能录取一个,希望能体谅他们工作的难处,他们不敢得罪第二,事情要冷处理,最后一定会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看着负责人那张真诚的脸,想想今后的工作,王免无奈的答应了。不过事情还在继续,这天有人向王免考核部门反映他已经参加工作,不符合报考简章的要求,没有报名资格。听到这个消息王免呆住了,自己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怎么会参加工作,绝对是有人蓄意陷害。果然,经过事后调查证实了这个举报根本是无稽之谈,但是对于是否录取王免,碍于第二名的背景压力,组织考试的部门和其报考的单位谁都不敢说话,开始了漫长的“皮球拉锯战”。王免无数次的穿梭于两者之间,今天得到的回话是:“明天再说。”到了明天就是:“今天很忙。”不知不觉中,日子已经过去了八个多月,按照正常程序,此时的王免理应签署三方协议,成为企业正是的一员,实习期过了不说,工资也发了几个月了,而现在两边谁都不说他不符合报考要求,也不说他符合。
时间已近就业尾声,周围的同学陆续找到工作,而王免仍被悬空于此,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王免说,他在赌!“我为此付出那么多时间和成本如何能放弃呢?而且别人都在削尖了脑袋往里考,我考上了如何能放弃?”他以正当的渠道获得录取的机会,既不违法也不违背程序,虽然遭到了挫折,可是他希望能够找回个人应该有的公平。尽管有此番豪言壮志,但不放弃对王免而言就是这样无休止的等下去,遥遥无期的等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