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的游戏规则
潜规则追求的是自身利益,因此利益博弈就是潜规则的核心。有学者认为,之所以潜规则屡见不鲜,是因其能给作用的双方获得利益,而且总是寄生在某个特定的圈子里,混杂着复杂人际关系,不可避免地与亲情、友情、乡情、同窗、战友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织在一起,形影不离,让人难分难解。诸如礼尚往来、互利互惠、投桃报李、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有钱能使鬼推磨、朝中有人好办事,三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故而,大路不走走小路,猪往前拱,鸡往后扒,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所以,尽管提起“潜规则”人人恨得咬牙切齿,但遇事人人又都意欲在“潜规则”上打主意,试图通过旁门左道从“潜规则”那里捞好处,顺应“潜规则”的利益可见一斑。
当然,生活中你可以自己选择走那条道,上哪个江湖,只要你要知道在这里打天下都有什么路径,或者说有些什么潜规则,了解得多了,可以选一条自己能走,又不太委屈自己的路,那些和自己内心道德冲突很大的潜规则你可以不守,但要清楚地知道放弃这一套的得与失。看见别人亲戚是省邮电局的领导,走了面试、笔试的流程以后,录用在区邮政局,短时间内晋升为某科的负责人,你自己又不能接受这种方式,就不要眼红他人的所得。你既看中了人家手里的资源,总要有能力给予别人想要的,才可能有所收益。你既然不愿付出别人付出的,那么你也没有失去别人失去的一些东西。
某网友毅然辞去大好工作选择创业。他在文中写到,究其根源,是因为其无视暗藏的潜规则,无形中给自己设置了多重的绊脚石:第一、本人正直敢言,常常直指问题根源,引起领导不满;第二、本人不接受潜规则,给平级同事的利益带来障碍;第三、本人要求严格,约束了下属员工的自由散慢,也断了他们的一些财路;第四、本人按规则办事,未领合作厂商的盛情款待,有负他们的心意。回顾3年以来的工作经历,我认为我所处的环境不会对我将来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反而会消蚀我的思想,于是我毅然择了辞职。
现在,他的行事规则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得到了正面的效应,这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所以他将继续坚持自己的方针,虽然在很长一段时期仍将继续面对别人怀疑甚至嘲笑的眼光,但其更相信,真诚不会因为社会的发展而被淡忘,光明磊落的行为终将得到大众的拥护与回报。
正如一位资深人力资源对招聘者性别问题所言:“说白了,我招聘一个男的相对好管理。而女孩子说重了,对方受不了,说轻了,让对方产生误解。招个男的则没有这样的麻烦,大不了哥们交情一叙,大家喝顿酒,很多问题都好谈。另外一点就是方便。比如说,我出差带一个同事,要是男的,咱俩开一个标准间,三百块顶到天了。要是个女孩子,还得开两个房间。至少我这么几年,几乎没有招聘进公司几个女孩子,好像只有平面设计和媒介。这一点很无奈,那就是很多像我这样年纪的人,都觉得招聘男的进自己部门,相对便于管理。这里不是歧视,而是从工作本身来说的。”
对此有人认为,这是影响求职的因素。但我不会为此去变性、增高或整容。因为单位招人和学生求职都是个权衡与妥协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没有完美的单位,对单位来说也没有完美的应聘者,关键看取什么舍什么,如果单位决定取性别舍工作能力,那是他的自由。
遵守某些潜规则是我们与他人共事的前提,反抗某些潜规则要有实力,这个实力是能用你的方式而不是用别人强迫你的方式去满足别人的要求,结果还皆大欢喜,这就是江湖高手。
潜规则先于我们而存在,《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判断糊涂案”中写到:贾雨村刚刚“授了应天府”,就因为初来乍到,不熟悉“官场潜规则”,而差点陷入了尴尬境遇。所以,我们的智慧不是与潜规则对抗,而是能在其间从容不迫,进退自如。潜规则只会限制那些有所求却没有更好办法的人,它们也只会令患得患失的人烦恼。实际上,江湖比很多人以为的要宽广深邃,很多我们看到的常常不是真的,只有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穿越“潜规则”之路。
主题延伸
——形形色色的职场潜规则
潜规则一:不要苛求百分百的公平。显规则告诉我们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做事,潜规则却说不能苛求上司一碗水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