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灿辉:要靠卖包子成就千万富翁的梦想
●他16岁出道经商,到26岁仍一事无成
●外漂3年,每每偷跑回家,父亲便老泪纵横,因为怕人上门追债
●他身上曾经穷得只剩8角钱,刚够买一个肉包子,却戏剧性地使他成了江城“包子大王”
●邓灿辉,一个普通的湖南农民,要靠卖包子成就“千万富翁”的梦想
天桥下的“狗不理”包子
晚春的清晨,不到5点天就亮了。忙乱的脚步中,裹着汤汁、酱香四溢的白面大肉包,被一笼一笼放到两口大蒸锅上,水汽腾腾。
5点半,打货人、“扁担”们陆续聚集拢来,围在巴掌大的包子铺门口狼吞虎咽。一抹嘴,他们利索地穿过利济北路的人行天桥,消失在了人头攒动的汉正街。
到傍晚6点打烊,这个天桥下10来平米的小店,要卖出6000个大肉包子。除了个头大点儿,汁浓鲜香的包子颇有些“狗不理”的味道。
“包子好,富人能吃,穷人也能吃”,老板邓灿辉揉着案板上的面团,百感交集。谁会想到,这个胳臂曾惨遭剐皮、睡过火车站的苦孩子,今天会在江城包子界占有一席之地呢?
流浪街头 吃不起第二个包子
为躲避10万元的粮油债,邓灿辉跪别父母,19xx年从老家益阳“跑路”到了株洲。
他从没觉得如此挫败过:16岁出道做生意推销针棉,亏了;19岁借资十几万元开大米加工厂,又亏了;23岁转向搞粮油批发,还是亏了。最后这一跤,摔得他离乡背井。
衣衫褴褛地流浪在株洲的街头,邓灿辉饿得天旋地转。他望着街边一个讨饭的老乞丐,对方竟“嗖”地把讨钱的破碗藏进怀里。这条铮铮汉子,血一下涌到了耳根。
不远处,一个热气腾腾的包子铺吸引了他,他咬着嘴唇,反复搜刮衣缝的每一个角落。最后,裤袋里掉出了仅有的8角钱,邓灿辉想买2个肉包子,但肉包子卖5毛钱一个,他吃不起第二个。
“我没文凭,没背景,没一技之长,干嘛不学做肉包子!”包子铺火红的生意,看得邓灿辉心头一热。
灰头土脸地偷跑回家,老父看见儿子就赶:“你跑回来做什么!”邓灿辉说要学手艺做包子,父亲冷冷地撂下一句:“xx年了,你一事无成,你还能做成什么?”“我xx年没赚到钱,但我一点不良习惯都没有,为什么要把我判死刑?”邓灿辉站起来直视父亲,几近咆哮。
母亲背过身去暗暗抹泪,她在乡亲面前“拼着一张老脸”为儿子凑来了1500块钱,供他学做包子。邓灿辉心里明白,如果这次再亏,他就一辈子也爬不起来了。
效仿华佗 偷尝“切药刀”
26岁,在开往长沙的长途汽车上,邓灿辉开始书写他的“包王”人生。
1500块钱只够他在长沙学艺一周,干瘪的荷包不允许他在外久漂。7天后,就在他学了点做包子的皮毛,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江湖”上突然杀出一个名叫“雪×坊”的包子店,生意火得一塌糊涂。
“雪×坊”的创始老板,原本拥有相当规模的酒店、公司,家底厚实,孰料中途发生变故,所有资产一夜之间亏得精光,连买盒烟的钱都没有。落难的老板想到了做包子,他东挪西凑,花5000元/月的“天价”,请来一个70岁的大师傅,给他掌厨做包子。不久,包子店一炮而红,资金迅速回笼,如滚雪球一般。
这无疑给邓灿辉心头注射了一针兴奋剂,为学到“雪×坊”做包子的技术,他掉头来到株洲,以学徒身份混入“雪×坊”学艺。
做包子并不难,但馅料调味相当关键,师傅对一些“独门”的配方密不外传。10天后,邓灿辉竟成功将配方“偷师”。
邓灿辉讲了一个故事:当年,华佗到深山向高人学医,一连数年都无斩获。大师无论采药还是配药,都不允许弟子在旁。有一天,华佗突然悟道,学成下山了——因为他偷尝了师傅切草药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