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同网同价工作总结
县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自2000年8月正式启动以来,在省、市、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公司作为业主单位,对农网建改工程实行规范化管理,紧紧围绕“改革与发展”的大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克服由于政策、体制不顺等问题带来的重重困难,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农村电网改造及农村用电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卓有成效。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改前的基本情况
1、农改前的电网现状和电能质量
全县地方电网供电的24个乡镇共有水电站23座,装机7265KW,年发电量2500万KWH,35KV变电站5座8台,容量20.2MVA,35KV输变电线路84.6KM,低压线路9191KM,10KV配电变压器1205台,容量57140KVA。由于受地理条件影响,加之供电面宽、量大而又没有110KV枢纽变电站幅射35KV变电站来形成供电骨架网络,致使电网布局极不合理,有的35KV供电距离在60公里以上,10KV供电半径达30余公里,www.qz26.com配电台区供电半径达3公里以上,加之部分输配电线路由村社自筹资金建设,质量差、线径细、损耗大,高耗能变压器多、线路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等问题,造成停电频繁,电能质量差,有的到户电压只有150V左右,灯泡不如蜡烛亮。有的地方加装三级调压器,吃晚饭时还要加点煤油灯,用户反映十分强烈。
2、农改前的网损及电价
由于独立供电营业机构多,管理混乱,加上管理水平低下,电力网络结构的严重不合理,设备线路老化,全县农改前10KV线路综合线损达16.7%,低压综合损耗达43.2%。由于电压质量差,农业机械不能正常使用,有的村连粮食脱粒都要肩挑背扛到几十里外,加之农村电力体制没有理顺,人员庞大,导致农村普遍存在“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农村电价过高,体制改革前,全县农村平均到户电价为0.95元/度,有的地方竟高达2.5元/kW.h以上。
二、农网建设与改造基本情况
1、投资计划下达和使用情况。省计委共分五次下达全县农改投资计划xx 万元,公司共完成全县农网改造总投资xx 亿元,占省计委下达投资计划的 %。
2、工程建设情况
宜宾县两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省计委分两期五批下达投资计划总额xx 亿元,公司共完成全县农网改造总投资xx 亿元。新建xx 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容量2×20000KVA,110KV线路长度49.5km。新建xx 35KV输变电工程,容量2×3150KVA,35KV线路长度10.43km。对xx 35KV变电站进行了技改工程,增容3000KVA。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847.78km。新建和改造10KV配电台区956台,容量43790KVA。380/220V低压线路建改6592.498km。户表改造工程两期下达农网改造入户数为16.9万户。由于我县大部分地区处在山区地带,大部分低压线路陈旧,质量低下,确需整改的工程量相当大,而建改资金严重短缺,计划数与规划数相差太大,经过努力,两期共完成改造入户数12.11万户,入户率达52.6%。
通过网络建设与改造,在全县建立起了以110KV输变电工程为龙头,35KV输变电工程为纽带,10KV输电线路为骨干的初具规模的地方供电网络。特别是110KV输变电站的竣工投运,打破了全县用电受制约的问题,供电可靠性得到了大大地提高。网改后,全县电能质量大大提高,从改造前的170V左右提高到了现在的210V左右。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农村电网建改工程非常重视,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计划局、水利局、电力公司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指导和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并将该项工作列为各级政府和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目标责任考核。电力公司作为全县农改工作业主单位,在内部成立了以公司董事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体改、综合、规划设计、财务、项目审批、物资供应、工程施工、工程质监、竣工验收、同网同价等10个工作职能小组,各职能小将各项工职责明确到人,各小组负责人与公司农改领导组签订责任书,各小组对公司负责,公司对县农改领导组负责,形成了层层责任落实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