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2017年工作总结
20**年,是我县确定的"追赶年"。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紧扣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县情,抢抓机遇,奋力拼搏,以新思路推进新发展,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20**年,预计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元,比上年增加350元。
一、坚持促农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畜牧业、劳务经济、农民专合组织发展,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粮食生产稳步增长。认真落实农业税减征、粮食直接补贴、粮食收购保护价、农资限价等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积极实施"四川省三百粮食优质高效科技示范工程",狠抓粮食播面落实,扎实开展撂荒地复耕工作。今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5.49万亩,比上年增加1.67万亩;总产量18.68万吨,比上年增产1.05万吨,增长6%。依托北亚集团20万吨漂白竹浆项目和凤生纸业,不断壮大林竹产业,全年完成退耕还林3000亩、荒山造林2万亩、合作造林2.84万亩;重点抓好林地管护,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3%。同时,切实抓好退耕还林粮食补助由实物改为现金补助工作,目前已足额兑现到退耕农户。
(二)畜牧、劳务支柱逐步壮大。立足"大力发展优质肉猪,突破性发展草食型畜禽,积极发展小家禽"的发展思路,克服禽流感带来的不利影响,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畜牧业,全县畜牧业发展势头迅猛。县财政列支152万元专项扶持鹅业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养鹅的积极性。预计全年新发展四川白鹅100万只,出栏生猪64万头、牛羊19.41万头、小家禽1240.5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94.6%、6.31%、11.25%、12.23%。预计全年完成畜牧业产值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49%,农民人均畜牧业增收202元。始终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积极打造"犍为劳务"品牌。大力推行"订单培训、定向培养、定向输送",优化输出结构,拓宽输出渠道。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村劳务扶贫培训工程",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术培训,预计全年完成农民工培训5.9万人次。健全农民工维权救助网络,扎实抓好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华西民工救助中心犍为办事处"成立以来共受理投诉案658件,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建立劳动力信息资源库,筹建"劳务信息网站",加强与省内外劳务企业的联系合作。预计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15.72万人(其中:新增外派507人),实现劳务收入7.45亿元。
(三)农村专合组织规范发展。制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明确专合组织的登记管理,积极实施税费优惠政策、财政扶持政策,鼓励依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乡镇、村级组织或专业大户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县财政列支1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基地建设、申请国家认证和注册商标等工作。和风生猪专业合作社先后被全国供销总社、省供销社评为百强示范专业合作社,并与县鹅业协会同时被市纳入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年新发展农村专合组织16户,全县专合组织达59户。
(四)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户办工程、节水灌溉、业主开发"示范建设,整治加固病险水库24座,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完成改土7400亩、新建沼气池962口。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公路建设的决定》精神,着力破除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9月,全县召开了500余人参加的乡村公路建设动员大会,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全力改善农村交通状况,力争两年内完成县、乡、村道路95条(含机耕道)484.7公里,其中重点道路17条的建设任务,实现县内主干道基本硬化。为此,县上成立了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县级领导包片、部门联系乡镇制度,规范招投标程序,严格资金监管,确保公路建设质量。目前,收到社会各界的捐款2200万元;已开工建设的道路硬化工程有25条130公里,预计农历年前将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