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贸易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
市政府办公室:
现将我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意见报告如下:
一、务实创新 争先干事
回顾上半年工作,主要着力点及其成效是:
1、明确目标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20**年重点工作和各项责任制要求,系统提出了涉及本局的16类56项分工抓落实意见,并跟踪督查和严格考核。
2、稳定工业大局。改进和落实全市工业部门、乡镇经济目标责任制,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在水泥产业景气度低、化工产业增势趋缓的情况下,实现了整个工业经济“时间过半、完成指标过半”的预定目标。
从工业总量上看,整体运行“高”开稳走。相对于去年初“低开”局面,办公写作网市今年工业产值首月增幅升至19%,之后几个月则稳定在25%至30%区间。前5个月,全市工业总产值69亿元,增长27%,完成年计划的41%,其中“六六”产业产值36亿元,增长36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2%,支撑作用日益突出。规模企业产值增幅从年初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逐月回升,至5月底已经持平,预计未来几个月将延续小幅提升势头。
从“2+6”产业看,特色拉动作用显著。新增长点多于缓冲性因素,特别是六大特色产业继续发力,1至5月累计增长率从高到低分别是:绿色食品59%;皮革塑料54%;新型电光源52%;机电43%;羽毛球38%;纺织服装33%;竹木加工27%;消防器材23%。三友电子、江变公司、消防设备、江纺公司、华顿服饰、恒亮蜂产品、航宇文体等重点骨干企业增势不减,欧派装饰、三棱塑胶、健康食品、西本木业等新兴骨干企业强劲增长。
从镇域工业上看,你追我赶有序竞争。到5月底止,全市14个工业乡镇(街道)产值已突破10亿元的有贺村镇和虎山街道,已达到5亿元以上的有上余镇和清湖镇,已完成亿元以上的有淤头镇和峡口镇等7个乡镇,凸现各地加快发展工业的动力足、成效大。
从规模企业用电看,电力供求矛盾平缓。今年以来,相对于前几年电力对产能发挥的瓶颈制约明显减弱,1至5月累计用电3577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1%。
3、有序推进项目。
掌握全盘情况。年初即置备全市工业项目、项目用地、项目融资、用工需求等“4个本子”,并追踪其实施进度或动态变化。经向上争取,我市列入省“双千工程”项目1个(三友公司固定资产投资8100万元、年产7000万支的10条T5型节能灯管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同时列入衢州市重点技术改造计划的新建项目20个。继去年虎山集团项目申报国债资金之后,红火集团项目有望获得今年国债资金支持。
推进势头良好。1—5月,全市工业在建项目227个,投资额10.53.亿元,增长80.6%,完成年计划的52.6%,其中50个千万元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已有40个开工建设,开工率80%,完成投资3.48亿元,其中金龙公司年产300万套缝纫机梭床、顺泰化工公司年产3500吨压力容器、科力汽配公司年产8万套汽车制动阀、自动化仪表厂出口精制木制品、华艺服饰公司年产100万件服装电脑锈花等6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六六”产业成为工业投入的主力军,完成投资额7.47亿元,占全市工业项目投资额的71 %。“310”重点技改项目中,江化高纯度环氧树脂生产线项目当年计划投资6470万元,1至5月已完成投资1930万元,已进入厂房建设阶段;虎山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动工时间未定,主要是基于当前市场形势和企业资金状况。另外,红火集团投资5000万元的铁路专用线预计6月底开通。
规范项目管理。去年底我市出台的工业投资项目审议协调制度顺利实施,今年以来已组织预审项目73个,原则同意落地项目66个,总投资10.88亿元,有7个项目因选址、环保等原因未获通过,发挥了“引导投资行为、规范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聚,改善项目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的积极作用。
创新服务机制。经积极筹备,正式设立“江山市工业项目促进中心”,其主要任务是搭建项目服务平台,深化项目系统服务,集聚项目服务人才,着重从微观层面上为企业策划更多、更好特色产业项目提供可研、对接、包装等实务支持,充当项目推进和招商引资的“铺路石”。
排解发展难题。精心组织“项目服务月”活动,由局领导亲自带队,兵分10路上门走访“2+6+X”产业、百余家规模工业企业,问卷征集、汇总梳理、协调解决或向上反映企业各类发展难题 个。对水泥企业近期重现的运输难题以《紧急情况反映》形式双向报送市政府和衢州经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