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可以复制吗?
现代社会,讲求的是“效率”二字,于是任何办公系统都追求“便捷”。我们最常见的莫过于办公软件中的word或wps,如果说“复制”“粘贴”这仅需2秒钟即可完成的事情提高了我们的效率,那么,是不是我们的任何行为都可以如此简便地炮制呢?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生涯复制现象你是否也见过,看过,听过,甚至经历过呢?是不是在关系个人前途的生涯规划中,也可以用简单的复制为我们省下大量宝贵的时间呢?
答案在你心里。
【咨询案例】
为什么她的平坦大道,我却走得步履维艰?
小周,今年马上毕业。在大四风风火火的找工作浪潮中,浮沉跌荡,愈见迷茫。回想这半年的求职生涯,小周心中一直存有疑惑:为什么她的平坦大道,我却走得步履维艰?
她,就是小周刚上大一时就认识的一位同系同专业的学姐。由于来自同一个地方,求学又同样到了上海,甚至两人高中都是同一所学校毕业,于是,通过家里的朋友,自然热络了起来,学姐也算是在上海对小周有个照应。
两个女孩都是在高中时代无论成绩还是学生干部工作中的佼佼者,就连来到上海就读后,所选择的专业,都是相同的工商管理专业,每每小周同师姐聊天,总有知己知音相见恨晚的感觉,也许真的是因为两人的经历乃至兴趣实在太相似了吧?
转眼,小周上了大二,学姐进入求职阶段。学姐的求职过程,在小周看来,真的是风调雨顺。因为成绩一直优异,从大四实习开始,就受到了对口企业的注意,早早进入公司实习,实习过程中,表现也颇受认可,自然而然没有什么波折地,在毕业一结束,便进入了该公司工作。于是小周也同样地期待着同学姐一样光明的前途,从未担心过自己的专业是否会遇到寒流。
然而小周大四这一年,却遇到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寒流期。市场的需求几近饱和,而且,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大会认为一个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会有多少实际的管理才能,因为管理本身是一个与工作经验密切相关的工作。于是更多的热点反倒投向了工商管理硕士生的身上。因为MBA学生,首先要求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这样的人才正是企业需求的。
小周茫然了。从未想过会遇到这样的寒流,甚至未曾考虑过准备报考研究生,若现在开始准备,她顶多只有半年时间。也曾抓起课本,同早有准备报考研究生的同学们一起试着准备考研,可是书放下了太久,信息几乎是闭塞的。于是又回头不停地投入大量的简历,却如同石沉大海。一切就业前景似乎都不同于师姐当年的风向。
小周不禁感叹:为什么?就业市场如此变化多端,让人茫然?
【专家建议】
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首席职业规划师窦吉——
他人生涯,怎能规划个人职业?
小周的问题在于:企图几乎完全地复制着学姐的职业生涯。因为两个从爱好和求学经历上看,的确有诸多相似之处。自然而然地会依循“前人”之路,以便自己走得更“便捷”一些。
然而,小周的复制具有盲目性。只从兴趣和求学经历上的相似,就简单的复制他人的生涯,是过于片面的决策行为。向阳生涯之所以提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概念,原因也正出于此。即个人,便是不同于他人的个体,有个人独特的内在素养,更有个人所处的独特的外部环境。
如果仅把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当作内在素养上的相似处,是抽取了内在素养的概念的完整性。如果仅把求学经历的相似,误作外部环境的相同,更是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和多变的忽视。
因而这样的决策必然是失败的。外部的变化和内在的差异,是进行个人生涯规划之前,必须透彻了解和分析的问题。
势必确保外部环境差异分析
生涯复制是一种类似投机的行为,这种投机带来的恶果是显然的。尤其外部环境的变化,是我们不能复制的。每一年的市场就业情况都会有较大的差异,更别说三年到四年的就业市场变化了。如此大的差异,如果进行简单的复制,导致的直接影响就是遇到求职的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