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五年来述职述廉报告
20**年10月31日我到任西峰区委书记,至今已五个年头,在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我无时无刻不谨记组织重托、群众期盼,虽不敢言披肝沥胆、心力交瘁,但凭心考量,于职无怨,于己无悔。一晃五年过去了,要说做事,份内份外,的确做了不少,我觉得都是履职、都是尽责,都是自己该做的。如果说有些成绩,也应当归功于坚强有力的市委、市政府科学领导,归功于荣辱与共的班子成员共济配合,归功于勤劳朴实的全区人民鼎力支持。
一、五年奋斗的结果
五年,对于西峰发展、对于事业进步,仅仅只是历史链条中的一环、前进乐章中的一节,但从承上启下、强基固本的发展角度看,这五年堪称一个重要的突变期、转折期:
(一) 经济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
“九五”末三次产业结构 “十五”末三次产业结构
(三)城市建设:
由此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西峰由业已完成集镇蜕变的农业小市向经济社会发展区域中心转变,规模、品位迅速提升的五年;是由农粮主纲的基本经营模式向工业萌芽、商贸活跃、外贸突起转变,城乡统筹发展的五年;是由入不敷出、维计吃饭的负债财政向收支平衡消化旧账、反哺发展的建设型财政转变的五年;是干部群众由固守农本、艰辛拼争向开拓市场、同心兴业转变,共享发展成果、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
二、五年奋斗的历程
尽管我们的口号是“不看过程看结果”,现在有了这么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再回过头来审视品味走过的艰难历程,有坎坷、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坦然、是充实。
经济提速发展印证思路日臻完善科学。近年来,别人也讲,自己也真实感受到西峰客商越来越多了,项目越来越多了,工地越来越多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可以肯定的说,随着300万吨炼厂、2000万立方米轻烃厂两大石化项目落户西峰;城区集中供热、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强电弱电改造、新老城区数十条道路开拓、汽车南北站等五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上马;世纪大道、世纪广场、民俗文化城、天湖工程等十大标志建筑的建设;商业步行街、CBD商务广场、文化娱乐一条街、民俗文化产业一条街、新天地财富广场等十大旧城改造项目的动工;庆发公司、正行德集团、陇东土产、益尔制药、西峰制药等十户亿元企业的培植,西峰必将发生历史性变迁。繁荣体现发展,也增信心,更鉴人气。这些年全区干部群众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也干成了好多事,自己在工作上也顺手顺心。应该说,这一风正、气顺、劲足的发展局面源于对西峰区情的全面科学把握,源于对发展思路的不断完善,源于落实措施的不断创新。20**年末,我和大家着眼于全面提速、科学发展,把西峰的发展定位为全市率先实现小康、加快建成陇东经济强区、文化名区、人居美区,先是提出了“六大战略”(以城带区、民营富区、开放强区、农业稳区、商贸活区、科教兴区)、“六个突破”(在发展城镇经济上求突破、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求突破、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上求突破、在发展特色经济上求突破、在发展贸易经济上求突破、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求突破)的基本发展方略,进而又完善为“一、二、三、四、五、六”(实现建设陇东经济强区、文化名区、人居美区一个目标,主攻加快“产业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确保经济发展增速、财政较快增长、城乡居民增收两大任务,解决农民增收、财政、就业三大难题,开发石油、绿色食品、黄砂、香包四色产业、完善“三七开”考核奖惩机制、项目工作责任制、环境建设责任追究制、突出贡献重奖制、监督评议制五种机制,实施以城带区、民营富区、工业立区、商贸活区、农业稳区、文化兴区六大战略)的工作思路;20**年,面对“十一五”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又提出了“326”(着眼“陇东经济强区、文化名区、人居美区”的目标,主攻项目、工业,全面推进企业进园、农业进厂、商贸进市、城市进位、文化进级、事业进步)的新战略。配合总体思路的延伸,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实施了“开发南区、改造北区、拓展规模、提升品位”的城市建设思路,“四为主、四不论、三给予”的民营经济发展思路,“兴、引、挖、扶”并举的工业发展思路,“龙头带动、协会引导、园区示范、基地联合”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城中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中专业街、城郊大物流”的商贸经济发展思路,“三在三农”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围绕这些思路的落实,在全区推行了目标管理、“三七开”考核、绩效工资、突出贡献重奖、一线工作、三办责任、项目层级纵横负责等一系列办法和措施;撤并了商业局17个“清闲”机构,围绕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城市管理成立了四大产业办公室、环境110、城管局等新机构,切实强化了政府服务发展的职能。实践也充分证明这些想法、办法、措施是对路的。短短五年,全区经济总量由16.4亿元迅速提升到38.5亿元,增长了1.3倍,其中人均GDP增长1.7倍,达到1215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