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报告
(六)进一步注重科技创新,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人才技术保障
在工作思路上,首先要本着“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思路,稳步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继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重视以政策吸引人才,用项目聚集人才,靠环境留住人才,建机制激励人才,造就一支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经营创新才能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全市农业发展做贡献。其次要转变农业科技工作思路,重点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加工贮运保鲜技术和降耗增效技术,加快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设施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结合。第三要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推广步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农业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为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在工作措施上,一是要健全农技推广网络。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加快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农技推广网络;二是要增设研发机构。以农科教、产学研、科工贸相结合等各种方式,组建农产品深加工研究中心、旱作节水农业研究中心、农业生物繁育中心等研究机构,改变研发体系不健全,农业科研成果储备不足的状况;三是要组织培训农民。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加强成套生产技术推广,着力解决好特色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关键技术,引导农业科技新成果进村入户。
(七)进一步加强领导,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用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组织领导方式,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基地,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职责,加强领导力量。克服将“重中之重”打印在文件上、停留在口号上,流之于形式。二是夯实领导责任。各级政府是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的第一责任人,落实目标责任制,把年度建设任务、财政扶持额度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年度考核中。三是明确部门职责。涉农部门要立足本部门职责,做好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的相关工作,乡镇和村级要抓好群众引导发动和具体实施。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夯实责任,明确职责,形成党政重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强力推进的工作态势,为推进榆林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构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