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百姓私人汽车调研报告分析
4、“东西两翼”各市城市居民私人轿车的对比。今年6月底止,“东西两翼”7个地级市中,城市居民私人轿车数量最多的为汕头,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下一页
www.qz26.com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私人轿车拥有量为14辆;我市与阳江并列第二,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私人轿车拥有量为11辆,比湛江多3辆。
三、汽车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汽车消费上连工业生产,下连销售服务,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汽车消费有力地拉动汽车及相关市场的整体繁荣,如驾驶培训、汽车修理、车辆美容、周边地区旅游市场
和燃油等的市场消费。汽车消费对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1、汽车消费产业链长,辐射面广。从经济学角度看,通过汽车消费的促进,可以拉动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多的收入以拥有更强的汽车购买力,形成良性的“生产-消费”循环,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据有关资料表明,汽车业能带动钢铁、机械、电子、橡胶、玻璃、石化、建筑、服务等156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可见,汽车消费的拉动作用范围大、层次多,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可以产生突破一点、收获一片的效果。根据有关专家测算,中国私人汽车每增加1万辆,将拉动gdp增长88.82亿元。汽车消费对服务业也有重要的带动作用。汽车产品需要大量的配套服务,汽车快修、售后服务、旅游、汽车旅馆、配件、汽车金融、保险、汽车用品等等。据测算汽车消费可以导致批发和零售贸易、储运、商业服务、社会和个人服务等相关服务业增加30%-80%的投入。
2、汽车消费有效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汽车作为一种价高值大的消费品,对消费品市场增长带动作用凸显。汽车类零售额的增长对社会消费品零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大,远远高于其它消费;汽车消费增长能拉动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的增加,对消费品市场增长拉动作用大。
3、汽车消费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汽车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据测算,汽车工业每提供一个就业岗位,上下游产业的就业人数是10到15个。
四、居民家用汽车增长的因素分析
(一)汽车消费的有利因素
20世纪末,温饱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历史阶段,在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的支撑下,居民生活消费由以生存型消费为主导的传统日用型消费向以发展、享受型消费为主导的现代享用型消费转移。
1、经济高速发展是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高速增长,国民经济连续跃上新台阶。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居民收入的快速增加并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消费氛围,同时,国内汽车工业迅猛发展为私家车快速进入百姓家庭提供了现实基础,使得我市城市居民的家用汽车拥有量逐年增长。
2、消费环境日趋成熟是前提。消费环境日趋成熟,消费心理预期增强,为私家车的较快发展提供前提条件。一是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速,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居民对个人经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充满信心,改变消费心理预期,增加了当期消费。二是分期付款、贷款购车方便、快捷,售后服务到位。
3、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是关键。收入是决定消费的关键,也是决定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城市居民的家用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多,与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的9252.0元增至的1.7元,年均增长9.1%。相对于收入的快速增长,城市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平稳,人均消费性支出由的6911.0元增加到的8529.6元,年均增长7.3%。由于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推动了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4、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是动力。消费结构的升级,往往反映一个地区居民的生活殷实程度。进入21世纪,我市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由生存型的“吃、穿、住”为主向享受型的“用、行、娱”升级,正是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加速了汽车进入居民家庭。汽车正在较快进入家庭,开始取代家电成为新一代领航消费品,汽车消费开始进入逐步加快的时期。
5、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是助推器。公路路面质量进一步提升,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交通条件日新月异,交通状况不断改善,人们出行条件大为方便,公共交通设施日益健全对推动私家车的较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