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十五期间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4、人畜饮水工程卓有成效。***镇经济社会的发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期受水资源匮乏的制约,全镇大部分村人畜饮水困难,日常用水非要靠肩挑车拉,一遇干旱年份更是雪上加霜。缺水不仅影响农业生产,更重要的是制约着全镇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了让全镇人民吃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不
断加大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力度,20**年成功组织实施了***人饮解困工程,从石门水库铺设自来水管道近7000km,建蓄水池3个,解决了***沿线800余人的饮水困难。投资280万元的***引水工程,即将进入组织实施阶段;***村人饮解困、***断石崖供水工程正在争取之中。有水则兴,人畜饮水工程的成功实施,使全镇人民长期受到困扰的症结得到了解决,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从而可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上来。
5、通讯网、宽带网发展迅速,电网改造业已完成。20**年以来,全镇在与城区电视联网的基础上,发展有线电视用户800余户,并且全力发展小片网建设,目前已延伸至70个组,电视覆盖率达75%以上,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有线电话安装已突破1100户,入户率达50%以上,20**年全镇先后开通了移动和联通服务,目前已投入使用机站6座,全镇基本实现了无盲区覆盖,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0**年,我镇已开通电信宽带网和广电宽带网,铺设光纤5000米,在中心学校设立电教室,拥有电脑70余台,应用广电教育专网进行远程教育。目前,政府机关、镇直单位及个人家庭拥有电脑20余台,其中政府机关、镇直单位基本能够实现应用电脑操作和网络资源共享的快捷办公。“十五”期间,我镇在供电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分批次对所辖14个村进行了电网改造,实现了与城区同网同价,彻底改变了以往村民用电贵、用电不正常、安全隐患多的局面,大大改善了全镇人民的生活质量,3000余农户直接受益。
(三)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特色产业基地已成规模
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把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放在首位,坚决按照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做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抓实。积极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和品种品质结构,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种植观念和种植模式,努力向规模化、特色化、商品化调整,在形成特色上下功夫,变产量农业为效益农业,依托资源上项目,面向市场抓开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年以来,镇委、镇政府坚持“稳粮扩油保面积、调整结构抓经济、种养结合成规模、科技管理出效益”的农业发展思路,引导群众走“种养加工商、致富奔小康”之路。在全镇范围内重点抓好了以优质粮油、柑橘、仁用杏、中药材等为主的种植业和林特业;以生猪、黄牛、努比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业;以库区养殖为主的水产养殖业。
在种植业方面,重点抓好了以区域龙头带动产业基地建设。
1、加大优质粮油种植面积,实施了万亩优质粮油基地建设。重点培育了以***河流域、***流域和***公路沿线为主的优质粮油带,普及优质小麦、优质水稻和“中油628”、“华杂5号”系列优质油菜,并在沟厢配套、配方施肥、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等方面加强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单产和农作物品质,以品质引领市场,以品质赢得价格优势,尤其是20**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油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小麦种植面积达11280亩、油菜6396亩。05年夏播面积达18984亩,其中水稻3300亩、芝麻5246亩、玉米4703亩、豆类1576亩、红薯3602亩、蔬菜457亩,比04年同期增长4.8%,基本达到了万亩小麦、万亩油菜和4000亩水稻的种植规模,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发挥了规模效益。
2、以***为龙头,重点培植了库区沿线柑橘产业基地。充分依托果园场的品牌优势、科技优势、管理优势和市场优势,充分发挥了市属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了***的柑橘产业。同时借助地利优势、区位优势、气候优势将种植区域尽可能向西扩展到了***等村。20**年,全镇柑橘普查面积为4000亩,其中挂果面积为1500亩,年产量400万斤,销售收入120万元。为了壮大柑橘产业,我镇又鼓励库区群众对荒山荒坡等闲置地和退耕地进行合理规划,加大柑橘种植面积,并加大了对柑橘的品改力度和大食蝇防治等管理力度。20**年又新开发柑橘面积近1000亩,总面积达5000亩,挂果面积达2000亩,预计产量可达400万斤,收入可达150万元。如今,柑橘生产已成为我镇一大突出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