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水产局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安排
(四)牵动功能有新突破。畜牧业作为中轴产业,下联种植业,上促加工业,随着入世后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其产业联动功能更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大。一方面,畜牧业的发展得益于种植业的支撑,又牵动了种植业的结构调整。精进、中平、兴业等村靠养猪带动了玉米生产,形成了种大苞米,养大肥猪,揣大白边的良性循环。新发乡千宁村农民袁振录每年养育肥猪600头左右,他所种植的300多亩地全上农家肥,不仅粮食产量比别人家的高,而且生产的粮食、蔬菜全是绿色食品,形成了肥多、粮多、绿色食品多、经济收入多的良性循环。双阳镇双阳村农民薛志强种青贮玉米、无芒雀麦养殖牛羊,不但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同时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畜牧业的发展支撑了加工业,又受益于加工业的牵动,实现了畜牧业和加工业的良性循环。乳品厂重新启动后,群众养奶牛积极性高涨,不但农民养,城镇下岗职工和乡镇干部也养,奶牛存栏迅速增加,鲜奶产量大幅度提高,企业加工能力日趋扩大,起到群众增收,企业盈利的双重功效。在馋神集团的带动下,我县白鹅生产打破了单一销售成鹅的格局,形成了种鹅、鹅雏、鹅蛋和成品鹅多元增值的局面,促进了大鹅生产的顺畅发展。
(五)牧业收入有新突破。随着养殖户数的增多,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水平的提高,畜牧业已不再是处于补充地位的家庭副业,而成为农户经营的主业,收入的支柱。太东乡前进村人均养牛收入5000元,占总收入的85%以上,阳春乡精进村人均养猪收入3000元,占总收入的75%,解放乡兴业村、双阳镇仁和村、太东乡山湾村、上游乡兴旺村靠养母猪、卖仔猪人均收入达2000元,富饶乡富饶村仅鹅雏孵化一项人均增收2800元。以杨振涛、高立新为代表的牧业收入超百万元和以陈汝祥、朱凤江、池凤林、杨福鹏、隋录、于世伟为代表的牧业收入超10万元的专业大户不断涌现,牧业收入超万元的户村村可见,形成了一大批人均牧业收入超千元的养殖村和人均牧业收入超1500元的专业户。实践证明,每养1头猪、2只种鹅、4只蛋鸭就相当于1亩地的收入,养2头母猪、1头奶牛相当于20亩地的收入。大力发展畜牧业,靠牧业拓宽增收门路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和重要途径,成为农民致富的理想项目和现实选择。
(六)销售渠道有新突破。年初以来,我们按照“抓市场、上加工、带产业、促养殖”的指导思想,把市场开发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