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本站已有 十几万 份求职资料啦!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阅读《论语》有感

01-29 15:19:28 来源:http://www.qz26.com 读后感   阅读:8519
导读:孔子在《论语》中曾多次倡导“仁”,有人作过统计说《论语》四百九十九段话中有五十八段讨论了“仁”,“仁”字前后共出现了一百零四处。他所说的“仁”简略地看其义接近“仁爱”,但探究其内涵则繁复深广。然而《论语》中孔子主动论“仁”的极少,主要是针对不同学生“问仁”的回答。其中体现出了鲜明的“因材施教”特色和循循善诱的教育艺术。这对于学制较长的高职教育来说是颇有启发的。高职校的学生学制五年,然而一、二年级同三、四年级常有极大的差异。同样的课程在教学中若不分层次、一以贯之,往往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形,甚至有时让人措手不及。高年级学生成人意识相对浓重,遇事渴望民主,学习上重实用重思辨,讨论分析的课型相对受欢迎。低年级同学则是另外一种情形,任其讨论分析,则往往开始很热烈但泡沫之后就是沉寂或胡掰,无法夯实基础真正深入学习。德育工作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围绕技能培养,根据实际情况,向孔子学习“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正逐渐成为高职教育的主流。1982年,诺贝尔奖的得主们在巴黎举行例行聚会。谈到21世纪的人类需要什么思想时,几经斟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阅读《论语》有感,标签:读后感范文,读后感500字,http://www.qz26.com

孔子在《论语》中曾多次倡导“仁”,有人作过统计说《论语》四百九十九段话中有五十八段讨论了“仁”,“仁”字前后共出现了一百零四处。他所说的“仁”简略地看其义接近“仁爱”,但探究其内涵则繁复深广。然而《论语》中孔子主动论“仁”的极少,主要是针对不同学生“问仁”的回答。其中体现出了鲜明的“因材施教”特色和循循善诱的教育艺术。这对于学制较长的高职教育来说是颇有启发的。高职校的学生学制五年,然而一、二年级同三、四年级常有极大的差异。同样的课程在教学中若不分层次、一以贯之,往往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形,甚至有时让人措手不及。高年级学生成人意识相对浓重,遇事渴望民主,学习上重实用重思辨,讨论分析的课型相对受欢迎。低年级同学则是另外一种情形,任其讨论分析,则往往开始很热烈但泡沫之后就是沉寂或胡掰,无法夯实基础真正深入学习。德育工作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围绕技能培养,根据实际情况,向孔子学习“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正逐渐成为高职教育的主流。

1982年,诺贝尔奖的得主们在巴黎举行例行聚会。谈到21世纪的人类需要什么思想时,几经斟酌之后的答案不是别的,正是孔子的思想。台湾哲人南怀瑾把儒家学说比做是中国人的粮食店,台湾另一位著名哲学家、儒学大师傅佩荣解说《论语》的作品出版时则打出了“古人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今人半篇《论语》可以护一生”的口号。阅读《论语》确实受益匪浅,匆匆写来恍若蜻蜓点水。粗糙的梳理、仓促的记录,让人汗颜沙漏读书法的浅薄,也让人再次体会重读《论语》的必要。有人说人生中有些书值得一读再读,《论语》一定是其中之一。

最后引用读书沙龙上一女中尤敬党老师在讲座中提及的朱光潜先生的一句格言来结束这过于罗嗦过于感性也过于粗陋的读书思考“慢慢走,欣赏啊。”我想我也愿意抱着这样近乎审美的态度来看《论语》,来看生活,在热潮中聆听,在流水中叩问,用思辨与实践体悟人生、阅读人生,追随那逝者的脚步,不舍昼夜。

无锡机电高职 杨劲平

20**年2月26日


上一页  [1] [2] 


Tag:读后感读后感范文,读后感500字报告汇报 - 读后感
【字号: 】 【打印】 【关闭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财务资料 | 范文大全 | 求职简历 | 财会考试 | 成功励志
Copyright 二六求职资料网 All Right Reserved.
1 2 3 4 5 6 7 8 9 10